怎样在夏天保持健康?
关注:630 答案:1 悬赏:50
解决时间 2012-07-05 09:16
写详细点
最佳答案
夏季保健常识
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,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,很多人在炎热的夏天容易出现全身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容易出汗、头晕、心烦、昏昏欲睡等症状,甚至被中暑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疾病所困扰。为了安度炎夏,特向您推荐“夏季十佳”保健常识:
1、最佳调味品——食醋 盛夏酷热出汗多,多吃点醋,能提高胃酸浓度,帮助消化和吸收,促进食欲。醋还有很强的抑制细菌能力,短时间内即可杀死化脓性葡萄球菌等。对伤寒、痢疾等肠道杆菌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。
2、最佳蔬菜——苦味蔬菜 苦味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具有消暑、退热、除烦、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碱、氨基酸、苦味素、维生素及矿物质。苦瓜、苦菜、莴笋、芹菜、蒲公英、莲子、百合等都是佳品,可供选择。
3、最佳汤肴——番茄汤 夏令多喝番茄汤既可获得养料,又能补足水分,一举两得,番茄汤(烧好待冷却后再喝),所含番茄红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护心脏的功效,最适合于男性。
4、最佳肉食——鸭肉 鸭肉不仅富含人在夏天所需的蛋白质等养料,而且能防疾疗病。其奥妙在于鸭属水禽,性寒凉,从中医“热者寒之”的治病原则看,特别适合体内有热、上火的人食用,如低烧、虚弱、食少、大便干燥和水肿等多见于夏季。鸭与火腿、海参共炖,炖出的鸭汁善补五脏之阴;鸭肉同糯米煮粥,有养胃、补血、生津之功,对病后体虚大有裨益;鸭同海带炖食,能软化血管、降低血压,可防治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心脏病;鸭肉和竹笋炖食,可治痔疮出血。
5、最佳饮料——热茶 茶叶中富含钾元素(每100克茶水中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绿茶10.7毫克,红茶24.1毫克),既解渴又解乏。据英国专家的试验表明,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,乃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。
值得提醒的是,夏季气候常较闷热,出汗较多,一定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时才喝水,特别是中老年人更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,即口不渴时也要进行“必须的”喝水,这是因为中老年人对失水的口渴反应减低、显得耐渴。当体内发出口渴“信号”的时候,已经处于比较严重的缺水状态了。失水是早衰和夭寿的主要原因,人体在缺水时全身血容量会减少、心脏灌注压下降、心肌缺血,容易造成心肌损害,此外,体内缺水时,汗液和尿液会相对减少,这样就会影响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,造成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,使人体出现慢性中毒。因此,水的摄取既要适时,又要适量。
一般来讲,少量多次喝水比较好,一次大量饮水会对人体产生许多危害,严重者会导致体内水和电解质平衡的紊乱,甚至出现水中毒。因此,平时一定要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,在清晨起床后、上午10点左右、下午3~4点、晚上就寝之前这四个“最佳饮水时间”要饮用1~2杯白开水,在出汗较多、运动或洗澡后也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。
6、最佳营养素——抗氧化剂 德国科学家强调,人在夏天会遇到三大危险,即强烈的日照、臭氧与疲劳,而抗氧化剂(如葡萄籽萃取物,维生素E等)可将这三大危险降到最低程度。维生素E在麦芽、麸皮面包、胡桃泥、奶制品等食物中含量较多。此外,人们一般都认为,冬天气候寒冷,人体需要较多的热量来保护。但根据有关的研究实验证明,一个人在冬季所需要的热量远没有夏天多。一位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:在零上40度和零下40度的环境中,人体在一昼夜所耗费的热量,热天比冷天要多出1675焦耳。因此,人们在夏天要比在冬天更需要多进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,以弥补体能的消耗。
7、最佳运动——游泳 酷热难耐的夏天,如能在碧水清波中一展身手,不仅使人暑热顿消,还能锻炼人体的手、脚、腰、腹,而且惠及体内的脏腑,如心、脑、肺、肝等,特别对血管有益,被誉为“血管体操”。另外,由于在水中消耗的热量要明显高于陆地,故游泳还能削减过多的体重,收到健美之效。
8、最佳服色——红色 不少人认为穿白色衣服度夏最佳,其实穿红装更好。其奥妙在于红色可见光波最长,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,保护皮肤不受伤害,防止皮肤老化甚至癌变,而其他服色(包括白色)此种功效较弱。
9、最佳取凉“设施”——扇子 从健身角度看,取凉“设施”是扇子最佳。扇子虽然已是“老古董”了,但其健身效果却是其他任何现代降温设备所无法比拟的。摇扇是一种运动,可锻炼肢体(若有意识地换用左手摇扇,还可收到活化右脑、开发右脑潜能、预防中风的意外之效)。同时,扇子获得的风也最宜人。
10、最佳保健措施——起睡定时 夏天日照时间长,天亮得早而黑得晚。因此,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,应随之作一些相应的调整,以迟睡早起为佳,而且应尽可能地定时起、睡。“定时”是体内生物钟的要求。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定时,可造成“动力定型”,使身体具有最好的适应性和预定性,在夏季,更应给自己规定一个严格的起睡时间,决不无故违反,即使休息日也不例外,夏季最佳就寝时间是22:00-23:00,最佳起床时间是5:30-6:30。夏季炎热的天气很容易影响人们的睡眠,但你一旦养成了定时起睡的习惯,就比较容易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,早晨也会自然舒适地醒来,体内的生物钟就不会出现“错点”现象,各种生理节律均可安然运行。
夏日保健的五个误区:
■越是天热,越要少穿衣服: 研究表明,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,增加皮肤的辐射、传导散热,而盛夏酷暑之日,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℃,皮肤不但不能散热,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,因而打赤膊会感觉更热。
■夏季晨练越早越好 : 研究表明,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最不易扩散,此时常是污染的高峰期。人们普遍喜欢在草坪、树林、花丛等有绿色植物生长的地方进行晨练,而日出之前,因为没有光合作用,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多少新鲜的氧气,相反倒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,这对人体健康显然是不利的。所以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点。
■空调应保持恒温或准恒温状态 : 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,不断调节居室温度,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“紧张状态”,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急剧变化,提高人的自我保护能力,不至于经常感冒或患其他居室病症。因此,刚开始利用空调进行这种调节时,整个居室的温度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℃至5℃;半个月后,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℃至10℃。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,而是要平稳地提高或降低(每次调节以1℃至2℃为宜)。
■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: 专家建议,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是:镜片应能穿过15%~30%的可见光线,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,这样,不但可抵御紫外线,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,透视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。如果镜片颜色过深,会严重影响能见度,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容易受到损伤,不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。
■夏季“冲凉”最舒服: 炎夏,人们外出活动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,人体肌肤的毛孔都处于“张开”的状态,而立即“冲凉”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,使得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,从而易引起高热症;同时,“冲凉”之时,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,也容易引起供血不足,使人头晕目眩,重者还可引起休克。因此,夏季外出回家,应先让自己出汗,待身上的热散发过后,再采取一些清凉措施。
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,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,很多人在炎热的夏天容易出现全身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容易出汗、头晕、心烦、昏昏欲睡等症状,甚至被中暑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疾病所困扰。为了安度炎夏,特向您推荐“夏季十佳”保健常识:
1、最佳调味品——食醋 盛夏酷热出汗多,多吃点醋,能提高胃酸浓度,帮助消化和吸收,促进食欲。醋还有很强的抑制细菌能力,短时间内即可杀死化脓性葡萄球菌等。对伤寒、痢疾等肠道杆菌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。
2、最佳蔬菜——苦味蔬菜 苦味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具有消暑、退热、除烦、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碱、氨基酸、苦味素、维生素及矿物质。苦瓜、苦菜、莴笋、芹菜、蒲公英、莲子、百合等都是佳品,可供选择。
3、最佳汤肴——番茄汤 夏令多喝番茄汤既可获得养料,又能补足水分,一举两得,番茄汤(烧好待冷却后再喝),所含番茄红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护心脏的功效,最适合于男性。
4、最佳肉食——鸭肉 鸭肉不仅富含人在夏天所需的蛋白质等养料,而且能防疾疗病。其奥妙在于鸭属水禽,性寒凉,从中医“热者寒之”的治病原则看,特别适合体内有热、上火的人食用,如低烧、虚弱、食少、大便干燥和水肿等多见于夏季。鸭与火腿、海参共炖,炖出的鸭汁善补五脏之阴;鸭肉同糯米煮粥,有养胃、补血、生津之功,对病后体虚大有裨益;鸭同海带炖食,能软化血管、降低血压,可防治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心脏病;鸭肉和竹笋炖食,可治痔疮出血。
5、最佳饮料——热茶 茶叶中富含钾元素(每100克茶水中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绿茶10.7毫克,红茶24.1毫克),既解渴又解乏。据英国专家的试验表明,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,乃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。
值得提醒的是,夏季气候常较闷热,出汗较多,一定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时才喝水,特别是中老年人更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,即口不渴时也要进行“必须的”喝水,这是因为中老年人对失水的口渴反应减低、显得耐渴。当体内发出口渴“信号”的时候,已经处于比较严重的缺水状态了。失水是早衰和夭寿的主要原因,人体在缺水时全身血容量会减少、心脏灌注压下降、心肌缺血,容易造成心肌损害,此外,体内缺水时,汗液和尿液会相对减少,这样就会影响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,造成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,使人体出现慢性中毒。因此,水的摄取既要适时,又要适量。
一般来讲,少量多次喝水比较好,一次大量饮水会对人体产生许多危害,严重者会导致体内水和电解质平衡的紊乱,甚至出现水中毒。因此,平时一定要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,在清晨起床后、上午10点左右、下午3~4点、晚上就寝之前这四个“最佳饮水时间”要饮用1~2杯白开水,在出汗较多、运动或洗澡后也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。
6、最佳营养素——抗氧化剂 德国科学家强调,人在夏天会遇到三大危险,即强烈的日照、臭氧与疲劳,而抗氧化剂(如葡萄籽萃取物,维生素E等)可将这三大危险降到最低程度。维生素E在麦芽、麸皮面包、胡桃泥、奶制品等食物中含量较多。此外,人们一般都认为,冬天气候寒冷,人体需要较多的热量来保护。但根据有关的研究实验证明,一个人在冬季所需要的热量远没有夏天多。一位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:在零上40度和零下40度的环境中,人体在一昼夜所耗费的热量,热天比冷天要多出1675焦耳。因此,人们在夏天要比在冬天更需要多进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,以弥补体能的消耗。
7、最佳运动——游泳 酷热难耐的夏天,如能在碧水清波中一展身手,不仅使人暑热顿消,还能锻炼人体的手、脚、腰、腹,而且惠及体内的脏腑,如心、脑、肺、肝等,特别对血管有益,被誉为“血管体操”。另外,由于在水中消耗的热量要明显高于陆地,故游泳还能削减过多的体重,收到健美之效。
8、最佳服色——红色 不少人认为穿白色衣服度夏最佳,其实穿红装更好。其奥妙在于红色可见光波最长,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,保护皮肤不受伤害,防止皮肤老化甚至癌变,而其他服色(包括白色)此种功效较弱。
9、最佳取凉“设施”——扇子 从健身角度看,取凉“设施”是扇子最佳。扇子虽然已是“老古董”了,但其健身效果却是其他任何现代降温设备所无法比拟的。摇扇是一种运动,可锻炼肢体(若有意识地换用左手摇扇,还可收到活化右脑、开发右脑潜能、预防中风的意外之效)。同时,扇子获得的风也最宜人。
10、最佳保健措施——起睡定时 夏天日照时间长,天亮得早而黑得晚。因此,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,应随之作一些相应的调整,以迟睡早起为佳,而且应尽可能地定时起、睡。“定时”是体内生物钟的要求。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定时,可造成“动力定型”,使身体具有最好的适应性和预定性,在夏季,更应给自己规定一个严格的起睡时间,决不无故违反,即使休息日也不例外,夏季最佳就寝时间是22:00-23:00,最佳起床时间是5:30-6:30。夏季炎热的天气很容易影响人们的睡眠,但你一旦养成了定时起睡的习惯,就比较容易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,早晨也会自然舒适地醒来,体内的生物钟就不会出现“错点”现象,各种生理节律均可安然运行。
夏日保健的五个误区:
■越是天热,越要少穿衣服: 研究表明,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,增加皮肤的辐射、传导散热,而盛夏酷暑之日,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℃,皮肤不但不能散热,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,因而打赤膊会感觉更热。
■夏季晨练越早越好 : 研究表明,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最不易扩散,此时常是污染的高峰期。人们普遍喜欢在草坪、树林、花丛等有绿色植物生长的地方进行晨练,而日出之前,因为没有光合作用,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多少新鲜的氧气,相反倒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,这对人体健康显然是不利的。所以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点。
■空调应保持恒温或准恒温状态 : 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,不断调节居室温度,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“紧张状态”,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急剧变化,提高人的自我保护能力,不至于经常感冒或患其他居室病症。因此,刚开始利用空调进行这种调节时,整个居室的温度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℃至5℃;半个月后,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℃至10℃。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,而是要平稳地提高或降低(每次调节以1℃至2℃为宜)。
■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: 专家建议,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是:镜片应能穿过15%~30%的可见光线,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,这样,不但可抵御紫外线,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,透视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。如果镜片颜色过深,会严重影响能见度,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容易受到损伤,不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。
■夏季“冲凉”最舒服: 炎夏,人们外出活动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,人体肌肤的毛孔都处于“张开”的状态,而立即“冲凉”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,使得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,从而易引起高热症;同时,“冲凉”之时,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,也容易引起供血不足,使人头晕目眩,重者还可引起休克。因此,夏季外出回家,应先让自己出汗,待身上的热散发过后,再采取一些清凉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