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点关注
从美国家具业大环境看中国家具制造之路
2012-04-27 13:37  点击:1059

  现在,美国的床及相关产品有大约70%是进口的,然而在华盛顿进行干预和试图保护国内家具行业免受中国产品“倾销”之前,这一比例是58%。贸易担忧引发要求华盛顿采取更严厉行动的呼声,以保护美国的就业。关税奏效了吗?就家具而言,这明显放缓了中国出口机器的运转速度。在关税生效之前的2004年,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卧室家具价值达12亿美元,去年只有6.91亿。

  但在这个阶段,从越南——那里的工资水平和生产成本甚至比中国还低——的进口量却出现井喷,从1.51亿美元增加到9.31亿。与此同时,美国流失的就业机会数量却在加速上升。现在从事卧室家具生产的美国人还不到征收关税前的一半。

  中国不可抗拒的出口力量并不是不可阻挡的,只需问一问伍德沃斯木制家具公司的老总就清楚了。他位于东莞的工厂在过去每个月向美国出口的卧室家具有400个集装箱,而现在只有60个集装箱。这便是严疲于奔命的美国竞争对手所希望发生的事。2005年1月,美国商务部对中国生产的床、床头柜及相关产品征收进口关税。然而接下来的事并没有按美国预想的那样发展:严在越南开了一家工厂,开始从那里向美国出口产品。其他人也是这样做的。现在,他在印度尼西亚正在兴建一个大的工厂,希望向美国出口更多产品。

  美国一些小型制造商抱成一团,成立美国家具制造商合法贸易委员会,要求华盛顿“救他们于死地”。在工会的帮助下,他们提交了指责中国竞争对手向美国市场倾销家具的请求书。经过漫长的争论,美国商务部裁定中国“低价”倾销,开始向中国出口商征收关税。东莞的家具制造商举行会议商谈对策,他们成立一个基金以支持在华盛顿的游说努力,并开始雇律师打官司。严却另有主意。他说:“我告诉他们我将在越南建厂。”他解释说,这不仅可以使他的公司规避美国关税,而且还可以甩掉中国日益上升的生产成本。

  越南现在已经取代中国成为在美国销售家具的主要来源地,这在很大程度上多亏东莞和其他地方的工厂转移到越南。已经从弗吉尼亚州搬到东莞的美国家具采购商特拉韦斯。贝尔对于声称反倾销条款已经帮助美国本国产业的说法不屑一顾。“唯一改变的事情是你在哪里吃晚饭,”他说,“以前是在东莞,但现在却是在胡志明市。”

  从美国家具业大环境看中国家具制造何去何从

  参考美国家具行业的发展情况,或许,可以为迷茫中的中国家具行业寻求到新的出路。行业转型时期从美国家具业看中国家具的出路“以铜为镜,可正衣冠;以人为镜,可鉴得失;以史为镜,可见兴替。”

  一、美国家具产业的大环境

  1、美国家具行业三次转移:最早从东北部地区即纽约、宾夕法尼亚和新英格兰发展起来,后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,接着再向南部地区转移。每一次的转移,实际上是移向制造成本更低和优质硬木资源丰富的地区,这种“制造能力的转移”在我国家具产业中也是为如此。

  2、全球化对美国家具制造业负面冲击极为严重,自1992年至2005年,所有家具产品的进口从41亿美元增加到236.5亿美元,几乎增加了200亿美元,或者说增长了477%,自1997年至2005年,除厨柜以外的家具产业,已失去就业岗位108,000个,占据这段时期美国失业工人的21%。

  3、家具消费观念的改变对美国家具业的影响:如同许多批量生产的消费品一样,民用家具已成为一种更像是大宗类的“普通商品”,销售量取决于价格。消费者不再把家具视作是一件值得花钱的东西,在家具上花的钱就越来越少;同时,家具企业在市场上拼价格,利润大大地缩水,但是生产成本却在不断上升,结果使对工厂和设备的投资大幅下降,最终导致了许多美国家具工厂的技术和设备大大地落伍了。

  二、美国家具业在面临“成本上升、竞争加剧、利润降低、市场缩小”时的运营策略

  面对成本上升、竞争加剧、利润降低、市场缩小的市场环境,美国家具制造商采取了多种运营策略。

  1、关掉自己的工厂,成为批发商和零售商:在零售通路上,他们利用自己的品牌来吸引消费者,把产品放到低工资成本的国家例如中国去制造,它的赢利来自于零售价与制造价的级差。

  2、加强自己的制造能力,把进口产品整合到自己的产品系列中去。之外,他们还利用精益生产和最新技术来提高自己的能级。

  3、集中精力做定制产品,从生产“普通类商品”的产品向定制产品转换,顾客对定制产品愿意多花一点钱,而使大型的进口商无法做到。

  4、开发新的市场和产品用途:木制零件业是一个很好的个案,他们改变了产品结构,把市场定位于建筑业和厨柜业,以应对家具业的下降趋势。

  5、重新建立家具业的产业集聚,或者建立优势中心,使整个供应链更加紧密地运行,以对目标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。

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回胜芳在线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