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论是穿在身上的衣服,还是家中的一件小饰物、餐具、家具……通过体感和视觉接收到信息是完全不一样的。而眷恋的感觉总是从身体开始,然后逐渐放大,渗透进我们的内心。当我们遵循身体感受,自然地安坐于家中,才会逐渐加深对家的眷恋。
让身体还原本真状态
日本高僧千利休家中的牵牛花非常出名,将军丰臣秀吉闻听要求去千利休家中赏花。在约好的那个清晨,丰臣秀吉却惊奇地发现从院门口一路走进去,没有看见一朵牵牛花,整个庭院朴素至极,原来千利休将院中所有的牵牛花都剪掉了。但当将军行至屋门口,只见壁龛中一朵洁白的牵牛花静静地开放。在如此删繁就简的氛围里,专注地欣赏一朵朴素纯净的花朵,花之纯美被瞬间放大了。
这是大师级别的游戏,简单直白,却意蕴深远,即便在物质极为多的今天,依然是值得遵循的真理。而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——开敞通透的空间环境,首先可以最大程度地解放我们的肢体,身体得以舒适地安放,身心随之放松,这是一个良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。快节奏的现代生活,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自然、质朴的生活方式对于身心的益处,如果套用大师的理念将此法运用到家居设计领域,就意味着用情感、质感、触感,去设计营造家的氛围。
如果不希望拘泥于黑白灰的相对严谨,那么用“简约+ 色块+ 设计感”的理念去营造家的氛围,是既聪明又安全的法则之一,那些因为通透的格局和理性的色彩而打造的活泼、大气,不会因为年轻的阅历而失去尺度和分寸,反倒是有了和谐的色彩的加入,家中平添了温暖和人情味,每个人期许的安全感就隐藏在那些色彩的背面。
触感的“豪宅”
让人感觉体贴舒适的事物有很多方面,而居住空间因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环。宜居空间的标准,不外乎温暖、舒服、健康、自然,而所有这些回归到居住者自身的感知,都要用“触感”这个第一时间的反应来评判。装修再华美的房子,也比不上你记忆中的那一间。就如同我们爱的人,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气息,把我们带到某种熟悉的境地,但是只有触摸到他,才会真正感受到爱的踏实与温暖。一个舒适的家,就像最好的伴侣。
躺在客厅松软的沙发上,静静地同房间对话,触摸每一处富有生机的纹理,感谢材质和颜色,感谢它们营造的气息;卧室里柔软的被褥,拥着它才能安然入睡;无论是视野极佳的观景玻璃窗、触感柔软的实木地板、摸起来舒服的家具,还是古朴的烛台与蜡烛相得益彰的美好,天然材质加上自然的表情,现代哲学推崇的乐活生活,都可以在家中得到延展。而触感传达出的细腻情感,只有真正用心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和感知。
当然,触感美好的物品通常代价不菲,我们也不必急于求成,家的意义也在于慢慢填满,给自己也给自己的居所时间,就在这逐渐添加的过程中,享受对家日益深厚的眷恋。你对房子精心,房子自然会以它的方式回报你。在这样的一处居所,我们才能卸下所有包袱、伪装与锋芒,学会一点点退去浮华。触觉意识下掌控的家,不见小桥流水,雪池暖阳,也能感受和想象到如此美景。这个时候,家与你之间只是一个指尖的距离。
听从内心的声音
对于热爱美、善于体察生活的人而言,真正喜欢的东西对他们才有足够的说服力,这也是他们关于美好事物的注解。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信仰,对于每天身处的居室环境,相对较高的期望标准在所难免。在人生漫长的岁月中,尽量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,在主动选择与妥协接受之间找到平衡。明白没有完美的幸福,但是从不放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。跑遍世界只为淘到一款心仪的吊灯;始终不愿意换掉客厅中熟悉了身体自由躺卧却已略微显旧的沙发——这些都是一种触及内心的莫名坚持,也正是在这种执著的坚持之下,我们的家才得以闪现各自的光芒,成就空间怀抱下的幸福人生。